风险雷达

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预计增长至¥2.4万亿规模,航天商业趋势和风险控制分析!

2021-02-26 17:29

2021年,大概是最受商业航天瞩目的一年。

全球航天计划在今年紧密开启。

美国于2月19日将一辆中型货车大小的火星车成功送达火星表面,此时的火星距离地球超过2亿公里。

阿联酋首次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于2月9日进入火星轨道,成为世界第5个将宇宙飞船送入火星轨道的国家。

2021年春节期间,2月10日,中国“天文一号”探测器顺利进入火星轨道,成为中国第一个人造火星卫星。

除了这些已经发射的航天项目,中国空间站建造计划、中国超过7颗卫星本年有待发射,美国詹姆斯.韦伯望远镜建造计划、美国猎户座飞船制造计划、月球空间站制造计划、月球载人飞船制造计划、SpaceX载人飞船发射计划、SpaceX Starlink卫星发射计划、其他3家美国公司商业航天发射计划、俄罗斯30次航天发射计划、欧盟航天局登录火星计划、日本三菱重工H-IIA火箭发射计划等待完成任务,均在2021年井喷式出现。

02 商业航天的基本现状及趋势

2020年中国资本进入一个迷茫的时期,大资本不停的寻求已知商业领域的利润,结果频频碰壁,让我们一起看看另一个大众完全不了解的领域—商业航天

商业航天从上游生产航天设备,到下游的卫星制造和发射,再到下游的卫星运营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,现在已经步入初期阶段。

据首届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在会上表示,截止到2020年12月,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60家。

近五年,商业航天领域的企业逐渐受到少部分看重10年、20年长周期资本回报率的大机构的青睐,从商业航天细分领域的投资情况看,2019年,大部分投资集中在火箭制造、发射领域。

商业航天企业在2019年获得15次投资,投资金额累计达11.45亿元,占商业航天行业整体融资规模的51%。

2021年商业航天领域出现新的变化,由于5G基站在逐步普及的过程中,6G网络也在各个大企业计划之列,自动驾驶、物联网等方向的产品也在试验过程中,今年商业航天领域的重心集中于卫星发射和卫星数据运营,从太空中捕捉到地面信息,用于自动驾驶等技术。

吉利汽车旗下的一家位于浙江台州的工厂,于今年2月份,获得商业卫星制造项目许可批复。

据澎湃新闻调查,该工厂预计在今年10月份正式投产,一年可生产500颗卫星。

根据项目总指挥的规划,项目建成后,不仅将具备卫星生产能力,而且还将建立卫星数据运营中心、卫星测控中心,实现对公司的在轨卫星进行数据处理、分析、管理以及星座管控、轨道预报、卫星状态监视与健康状态诊断等能力。

这意味着这家吉利的子公司将同时具备卫星生产,和卫星运营的能力。

SpaceX计划从2019年起到近未来,发射总计54000枚小型商业卫星,组成遍布全球网络的星链,让深处地球每一个偏僻角落的用户能够享受到高速网络服务,2020年6月份,短短3周内,SpaceX发射200颗卫星。

2021年,1月份,60颗星链卫星搭载猎鹰9火箭升空,该火箭已经全面升级,猎鹰9的一级火箭、整流罩回收,可以降低发射成本,无人参与的回收系统,进一步降低成本。

猎鹰9的发射报价从6200万美元降低到5030万美元。

为什么卫星发射突然受到全世界商业航天公司的青睐?

小卫星研制周期短,一般情况下低于两年,发射方式灵活,小型运载火箭单独升空后,可运载多颗小卫星。

小卫星的研发成本通常在3000万元人民币,使用寿命相对较长,通常在10年以上,因此性价比高。

小卫星最终应用于全球通信、自动驾驶导航、遥感等多个领域。

复杂且随时变化的城市交通情况,仅仅依靠写好的算法,输入给自动驾驶系统,很难实现更灵活的驾驶路线。

小卫星的优势在于,可以从太空中,扫描全球各大城市的路面情况,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,不间断将路面信息传递给线上系统,令每一台小汽车能够快速分辨路段拥堵情况,选择更加合理的路线。

国内处于上游产业链的卫星制造企业,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别是:智星空间、零重力实验室、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。

行业中游,卫星发射企业及地面设备制造企业,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别是:蓝箭科技、星河动力

行业下游,卫星应用及运营企业,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别是:航天世景、华力创通、北斗星通、中海达。

其中,私营商业航天企业星际荣耀计划在科创版上市,天风证券与中信证券(港股06030)担任公司辅导机构。

⬆星际荣耀执行总裁蔡晶琦

若成功上市,星际荣耀有望成为中国民营火箭领域的第一股。

星际荣耀总部位于北京,成立于2016年10月,公司致力于研发更优秀的商业运载火箭,提供高性价比的发射服务,最终将进出外层空间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商业航天领域最耀眼的企业可能是蓝箭航天,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超过国内任何一家私营商业航天企业。

蓝箭航天已经成功研发出80吨重的吨液氧甲烷发动机产品,朱雀二号中型液氧甲烷火箭产品及技术、姿控发动机系列产品及技术。

研发及试验工厂所在地位于浙江湖州,该工厂已经具备完整的航天器研发设计、工艺、生产、试验全链条专业体系。

据蓝箭航天内部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中型火箭可以满足未来低轨卫星发射组网需求,覆盖全品类卫星。

2018年,蓝箭航天发射第一枚民营商业火箭朱雀一号。

2021年,2月,朱雀二号液体运载火箭首台一级四机发动机装配工作完工,即大众所理解的火箭地盘发射引擎相关装置。

朱雀二号已经从图纸的线条设想,转变为真正的实物,新装好的发动机,将再参与一次试验考核,以此验证发动机的各项性能。

朱雀二号在国内是运力最大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,同时也是国内首款采用液氧甲烷动力的中型商业运载火箭。全箭总长49.5米,箭体直径3.35米,起飞推力268吨,起飞质量216吨, LEO运载能力6吨,并可通过芯级并联实现覆盖各类轨道发射能力。

相当于将一栋16层楼高的楼房,推向外太空,并受到系统的严密控制。

蓝箭航天一方面技术过硬,另一方面频繁受到资本的青睐。

2019年,仅一年的时间,蓝箭航天收到6亿元的融资。

2020年4月8日,碧桂园向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5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。

2020年9月,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12亿元人民币C+轮融资。

2020年结束,这一年,完成总计18亿元人民币的融资。

C+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、碧桂园创投、经纬中国、基石资本旗下上市公司联合领投,同时还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、湖州赛源政府基金,以及光速中国、歌斐资产、延福投资、沄柏资本、湖畔国际、融创投资的投资,老股东鲁信创投、弋盛投资、聚卓资本继续追加投资。

这一轮融资为朱雀二号系列液体运载火箭产品的研制提供充足保障,持续构建公司独有的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研制及批产能力。

据蓝箭航天发布官宣表示:作为已经率先建立起“设计-研发-生产-测试-发射”全链条能力优势的商业火箭企业,未来公司将牢牢把握全球卫星快速组网发射的市场机遇,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投入、挖深企业“护城河”,全面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核心的商业发射能力。

联合领投方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表示:“经纬从2015年底开始研究商业航天。受益于大环境的演变,在过去的4年,我们的兴趣和投入越来越高。蓝箭是商业航天领域的杰出代表。它的产品型谱,与我国现有的运力架构有着很好的互补作用。我们十分期待和蓝箭共同参与‘新的大航海时代’,尤其是低轨巨型星座的建设,为这个时代做出贡献。”

联合领投方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认为:“蓝箭航天前瞻性的选择了中大型液体火箭的产品定位,并以极大的决心快速建立了关键的基础设施保障条件,在液体火箭的赛道实现了2年以上的领先优势,帮助蓝箭建立了时间护城河,带来长期发展优势,这也充分体现了公司在战略层面决断力和执行力。”

参投方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、董事长罗茁表示:“过去的五年,中国民营航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,已经从设想逐步变为现实。美国过去十多年的航天发展经验表明,低轨道航天运输由民营公司来完成是可行的,SpaceX的成功促进了航天商业化的发展。由于通讯等需求的增长,中国也迎来了商业航天的窗口期。看好蓝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总结汲取中国航天发展的经验教训,做新机制下的组合式创新。”

⬆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

比较欧盟、美国、中国的所有商业航天公司发现,技术研发风险和资金链风险是该行业最大的绊脚石。

美国的OneWeb曾经是商业航天中比较大的竞争者之一,埃隆·马斯克的Space X 最新融资大约为5亿美元,而OneWeb总计融资34亿美元。

OneWeb目前为止已成功了74颗卫星并按预期运作,参与投资的企业包括可口可乐、维珍等跨国巨头。

但在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期间,该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突然倒闭。

倒闭前夕,OneWeb总计需要发射4425枚卫星,才能组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,但公司还缺乏41亿美元,作为研发和发射费用。

OneWeb的大股东软银,占40%股份,由于软银受到严重的疫情影响,不得不放弃多个海外业务,并售出410亿美元的资产。

突然抽调资金的软银,令OneWeb立刻资金链断裂,企业倒闭,还在库的卫星转由俄罗斯航天局接收。

实际上OneWeb的技术研发能力并不差,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公司过于依赖融资,而缺乏其他盈利来源。

SpaceX的情况不一样,埃隆·马斯克创建了多家高科技企业,例如Tesla (行业:新能源汽车)、The Boring Company(行业:超级高铁)、Neuralink(行业:脑机接口开发)、OpenAI(行业:自动驾驶)、Solarcity(行业:光伏),以上公司的盈利金额给关联公司投入运营资金,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资金链断裂风险。

就目前从技术和资本两个角度来看,可能蓝箭航天是国内最有竞争力的航天企业。

据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估测,预计到2024年,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到24060亿元人民币,年复合增长率为23.5%。

02 商业航天企业如何做风控?

虽然商业航天企业每一个车间都是黑科技,但是财务室或者风控团队的风险管控方式,仍然是走的传统路线。

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表示,国内商业航天企业的风险控制的缺陷主要在于三个方面。

⬆青铜器模样玻璃器具的月球土壤

第一,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

一般来说,在一家正常的企业,需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,只有确保了审计的独立性,才能将内部审计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。

商业航天是高科技企业,但也逃不开高科技制造业的基本风控环节,当内部审计能够自由展开自己的工作时,业务部门就可以按照风控人员的要求,公开提供相关资料。

但是在实际工作中,各家商业航天企业的内部,经常会出现风控人员需要一些客观资料,但其他部门给不出,或以其他理由拒绝。

风控过程中的内部审计,对行业航天企业的固定资产、流动资产评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能够保证生产的卫星等到产品,存在足够的安全性,并对一些增值部分进行有效的管理。

第二,内部审计质量有待提高

在企业的风险控制中,内部审计质量,需要了解审计是否达到规范的程度,审计结果是否满足风控管理的要求。

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能够反映出审计的整体水平,也能凸显审计的综合素质,就目前来说,各家商业航天企业,奇缺具备航天领域专业知识的审计,大多数人可能完全无法理解该行业的基本状况,就连专业术语也认不全,令风控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遭遇很大的困难。

对于大多数航天领域的风控人员来说,非常需要补齐该行业的专业认知,将视角提升至更广的区域。

第三,风控智能化不足

在现阶段,航天企业内部风控管理,仍然以手工为主,缺乏智能化的风控平台对上下游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。

大多数风控人员被动接收上级单位给予的已知资料进行分析,缺乏灵活的即时信息,大大降低风控效率。

部分商业航天企业已经采用浪潮财务软件,但是对于风控这一块儿,仍然缺乏系统化的、智能化的反欺诈、风险评估、风险行为预测。

在企业内部不断重视技术的当下,商业航天更应该拥抱AI和专业风控平台,应用智能化的方式,快速识别上游供应商的各类风险,合理支配资金,做好回款控制。

03 国内商业航天风控截图分享

根据智能风控平台RiskRaider风险雷达提供数据支持,如下:

企业001:蓝箭航天

风险状况良好,一切正常。

 

企业002:北京航天世景

风险状况良好,一切正常。

 

企业003:北京华力创通科技

风险状况良好,一切正常。

 

企业004:长光卫星技术

 

长光卫星被AI标记为一般预警,需要风控人员对其多加关注,上一年的资产负债率可能过高,有一定概率会影响公司整体运营情况。

 

在2018年,该公司获得食品经验许可证,一个卫星制造企业获得这个证书颇为奇怪。

 

企业005:星际荣耀

位于西安的分公司陕西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,创建于2007年,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,投资者吴国宋曾在2018年退出,新增投资者彭小波,彭小波为现在的实际控制人,占股35.4497%。

对于风控人员来说,也许需要关注2018年投资人变更的情况,目前具体原因不明,也有可能是因为18年资本大环境不佳,退出的投资人考虑到自身情况,保护资金。

位于北京的总部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这家企业的股东之一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关联企业失信风险,该公司是上市公司,投资67万元给北京星际荣耀空间,占股3.57%,因为是小股东之一,南京钢铁主体拖欠货款,对星际荣耀影响不大。

2017年~2018年,南京钢铁拖欠货款2次,累计金额为1477.37万元人民币。

星际荣耀其他问题不大,不同类型的投资人出资额偏小,从5万元到350万元不等,企业主体有一定概率缺钱。

关于商业航天的技术分析、市场规模、商业模式、风险管控的探讨暂时到这里结束了,今年是航天业大爆发的一年。

媒体上关于商业航天企业的报道不多,但是各国航天局和私营航天企业参与者众多,期待商业航天能为全人类带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。

生生不息,繁荣昌盛!

Live long and prosper!

服务热线

021-68580928

风险雷达微信二维码

风险雷达公众号

姓名*
手机*
公司*
职务
邮箱